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 > 首页>学术动态

2022临床实践指南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工具STAR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08-17   字体大小T|T

     2022年7月15日,第二届临床实践指南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评级工具STAR学术年会顺利线上召开。

     本届年会由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办,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承办,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亚洲指南协会(GIN Asia)、中国医学科学院循证评价与指南研究创新单元、GRADE兰州大学中心、Cochrane兰州大学中心协办,来自全国16个省市,30余家单位的一百余名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参与。

     年会由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耀龙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姜永茂编审、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编审等领导致辞。

     姜永茂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中国越来越重视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业界对指南和标准的发展也越来越关注。过去30年,中国制订的指南数量快速增长,中国指南虽在数量上稳步增加,但就其质量而言与高水平指南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华医学会作为中国指南发布的主要机构,历来对指南高度重视,近年来与国内外其他指南制订机构和组织积极合作,致力于促进中国指南质量的提升和高质量循证指南在国内外的传播应用。姜永茂副秘书长明确提出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是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指南制订要求和方法的骨干队伍;另一方面是加大对已发表指南有组织的、定期的系统监测和研究,通过发布年度评价报告,公布优秀指南的名单,来督促指南制订者们向高质量指南看齐。最后呼吁各位专家和学者,就如何促进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魏均民社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临床研究的增多,学界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因而当下的时代更需要中国学者积极牵头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践的指南。魏社长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超百余名参与STAR工具研发的专家给予了最诚挚的感谢,期待STAR工作组将这项创新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开展下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真正建立一个中国原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指南评价体系。

     兰州大学副校长李玉民教授在年会开幕致辞中指出,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时间较短、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充分发扬兰大“自强不息”的精神,组建了一支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域的研究队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在制订高质量指南,开展指南方法学研究,培养指南人才,建立国内外指南平台方面,走在了国内乃至世界的前列,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成果,特别是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成立的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标志着兰州大学在深度推动中国临床指南的发展方面,成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李玉民校长希望,通过此次STAR学术年会中国学者能更大程度推动循证临床指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并在未来国际指南的制订和研究中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耀龙教授对所有出席STAR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就STAR工具的研发背景、研究成果、科研产出进行了介绍。

 

     本届年会重点环节,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编审对2021年医学期刊发表中国指南和共识的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的评级Top3排名进行揭晓。

《大剂量甲氨蝶呤的药物治疗指南》、《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分别为STAR指南评级第1、2、3名。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分别为STAR共识评级第1、2、3名。

 

     作为优秀指南制订者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丁松泽教授分别为与会人员就其团队指南、共识制订经验做了精彩分享。

 


 

     STAR课题组主要成员杨楠博士做了STAR网站演示汇报。STAR网站作为STAR研发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年度STAR评级结果展示的核心渠道,网站从“指南”、“共识”、“传统医学指南”、“传统医学共识”、“制订机构”和“发布杂志”6大角度对年度指南进行了排名与展示,具备全面的指南信息存储、检索功能,解决了临床医务人员难以遴选、甄别高质量指南和共识的困难。

     优秀指南、共识制订经验分享过后,陈耀龙教授围绕中国指南现状及STAR工具研发理念做了题为《STAR规划与展望》的专题报告。

     陈耀龙教授代表STAR课题组指出,2022年会的顺利召开将会是STAR的新起点,STAR课题组将从“建章立制”、“完善方法”、“注重实施”、“塑造品牌”和“走向国际”5个方向发展,努力推动STAR工具由cSTAR(Chinese STAR)到iSTAR(International STAR)的超越,在国际指南研究、制订和实施领域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圆桌会议环节,STAR学术组分别邀请了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候任主委王小钦教授、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杨克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期刊社杜亮社长、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主任、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张崇凡主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部潘旸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主任张卫社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梁远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徐东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靳英辉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王伟副教授等,分别就STAR工具的研发与未来发展进行了点评和提出了宝贵建议。